Lovefit Messenger (购买链接)是一份厂商送测的样品,开发商为盟联科技(MiLink)。Messenger 的定位是“智能手表”,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显示时间。我更倾向于将它看作是“智能手环”,这样更加符合其功能和售价。
究竟什么是“智能手表”,什么是“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Smart Watch)”和“智能手环(Fitness Band)”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直觉告诉我只通过是否能显示时间来判断是不够准确的。很多自称为“智能手环”的设备(Microsoft Band、Fitbit 等)也有显示时间的能力,但官方并不会把它们定义为“智能手表”。
我们来梳理一下自称“智能手表”的都有哪些:
- Apple Watch
- 华为 Watch
- Samsung Gear
- Moto 360
这些设备有更大的屏幕,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点:运行一个智能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意义是后期升级的灵活性以及对开发者开放的 API,因此用户可以自由地给设备安装软件,极大提升了设备的可用性。但是开放操作系统的缺点是耗电量极大,大部分设备需要一天一充。
反观“智能手环”,如:
- 小米手环
- Fitbit
- Misfit
- Microsoft Band
这些设备往往主要功能是运动和健身辅助:心率监测、计步、睡眠监测,其功能完全取决于厂商心情,几乎没有任何功能扩展性。但是功能简单换来的是更强的续航,其中优秀的产品甚至可以做到一个月的续航。
对于我个人来说,因为我对健身完全没有兴趣,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毫不关心,所以我在选择时会更加倾向于“智能手表”。
关于 Messenger
上文提到,Messenger 的产品定位更加契合“智能手环”这个品类。而作为智能手环,其表现还是很好的。
配件
Messenger 的配件很简单:一条神短的 USB Micro-B 数据线和一个磁力充电底座。这年头都怎么了,数据线一个比一个短。经历了魅族 EP51 和 PowerBeats 之后,我对厂商在线材上省钱的能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重点要说的是这个磁力充电座:不像 Apple Watch 一样使用无线充电,Messenger 的基座虽然使用了磁铁,但唯一的用途是让手环对准基座上的触电:是的,依然是有线充电,因此对连接的方向就会有要求。我认为其充电时的收纳方式不够优雅,就做了一点改造:

用铁丝固定了数据线接头,这样在充电的时候手环就会处在一个舒服的位置。
外观&配置
Messenger 一共有三个颜色,厂商送测的为黑色版本。黑色相比其他颜色更加沉稳低调,深得我心。
Messenger 的腕带为黑色塑胶材质,舒适度还不错,但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还是会热得抖一抖。其方向可以 180 度调转,同时适应左撇子和右撇子。
表盘为玻璃材质,耐磨性能出色。
其屏幕为白色 LED 点阵,可以显示两行文字(即上图效果),这就显得硕大的表盘并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如果 LED 屏幕同表盘一样大,其可用性会提升很多。LED 的优点是省电:只有亮起的像素会耗电;缺点则是亮度不够高。Messenger 并不提供亮度调节的选项,这就导致其在日光下几乎不可见,而晚上看刺眼。

整个机身设计极为简洁,没有一个按键。所有的操作都由触控完成。如果将表盘比做地球,表盘的南半球的东西两侧为两个触控感应区,对应前进、后退;长按任意区域调出通知中心。每次触控都会有震动反馈,但是震感非常廉价。
最后则是 IP67 级别防尘防水(灰尘禁锢:尘埃无法进入物体整个直径不能超过外壳的空隙;防短时浸泡:常温常压下,当外壳暂时浸泡在1M深的水里将不会造成有害影响),日常使用带着洗手、淋浴甚至冲洗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厂商宣称 Messenger 能够达到 15 天左右的续航,这明显是不靠谱的。经过我的使用,续航一般可以达到 3~5 天。
功能
由于是智能手环而非智能手表,Messenger 的功能有限。具体如下:
时间显示
Messenger 会同时显示时、分、日期和星期。其初次配对时会直接从手机中读取时间,自动校准,非常人性化。配对之后的校准频率未知,但是鉴于 Messenger 只精确到分钟,并不显示秒钟,所以也无所谓。
平时 Messenger 的屏幕是关闭状态,触发点亮的方式是抬起手腕。当手环检测到正面朝上并向南半球下方倾角停留在 10~45 度左右之间时会触发屏幕点亮,除此之外任何姿势都不可以。在其他体位,戳一下表盘也会触发屏幕点亮。
这个角度还是比较合理的,是大部分人平时看表所使用的角度。实际使用中,触发灵敏度差强人意,但是每天肯定会有几次触发失败。值得注意的是晚上睡觉时 Messenger 非常容易触发,黑灯瞎火的突然亮一下还是很闹心的。希望厂商随后让用户设置特定时间段内关闭抬腕唤醒。
从上面的动图中可以看到,在每次触发屏幕点亮时会有一个进入动画。个人建议是去掉这个动画:本来抬腕唤醒就已经比普通手表看时间要慢半拍了,动画可谓雪上加霜。
通知
通知是我认为智能手环/手表最重要的功能。当手机收到通知时,将通知内容发送到手环/手表上显示,抬腕就能看到,能减少掏出手机解锁的次数。节省电量的同时还能节省时间。
在 iOS 上,苹果提供了 Apple Notification Center Service (ANCS) 服务来让可穿戴设备获取通知信息,在 iOS 8 之后还允许其针对通知作出回应,例如回复 QQ 消息。因此这不是个 Apple Watch 独享功能。
Messenger 通知支持 iOS 和 Android 的通知提醒,最多显示 50 个字(不支持应用图标显示和 Emoji),手环上会保留最近的三条通知供翻阅。通知到来时手环会震动,并自动显示通知内容。如果手机设置成勿扰模式,手环也会停止推送。上文提到该推送功能依托于 iOS 原生 API,因此不需要配套的 Lovefit 应用后台开启。
计步器
计步器是所有智能手表和手环的必备功能,Messenger 也不例外。几天测试下来发现其计步功能还是非常准确的,我选取了几天的数据和 iPhone 内置的健康应用进行对比:
Messenger | iPhone | |||
步数 | 距离(公里) | 步数 | 距离(公里) | |
第一天 | 14097 | 8.5 | 15458 | 8.65 |
第二天 | 4128 | 2.4 | 2982 | 1.99 |
第三天 | 16002 | 9.6 | 15607 | 8.92 |
第四天 | 30737 | ? | 31303 | 20.44 |
第五天 | 13206 | ? | 12470 | 7.3 |
第六天 | 21413 | 12.8 | 21851 | 11.81 |
可以看到数据差非常小,但是也暴露出 Messenger 计算距离时采用的是简单的数乘方法,而非通过加速计(计算量大)或者 GPS(耗电)。
我相信二者所记录的步数都不是最准确的:Messenger 记录手腕晃动次数,而人在静息时手腕也可能有活动、iPhone 则是通过“不那么大的大数据”分析规律运动,从而从中析取步数数据。最准的步数记录肯定是耐克的 Nike+,但是逻辑问题是:步数真的能代表一天的活动量吗?从这个角度想,可能 Messenger 的记录策略更能反映人的活动量。
有人会问表中的两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好问题。因为 Lovefit 应用不允许我查询距离的历史纪录,所以有两天的距离纪录没有及时记下,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Lovefit 应用不只有这一个缺点:其步数记录不会和 iOS HealthKit 同步、其 UI 设计简陋、其记录功能不完备……总之作为手环的配套应用,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睡眠分析
Messenger 的睡眠分析功能很有趣:相比手机 App,Messenger 不需要你手动指定睡眠时间,它会自己分析你合适睡着、何时醒来,非常方便。得到的数据也很有趣:很显然 Messenger 认为我每天的深度睡眠就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可能是我真的睡得太浅了吧。

在上文我也提到,晚上睡觉时,Messenger 会不时亮起,再加上这诡异的数据,我后来便不再佩戴 Messenger 睡觉。另外 Lovefit 应用获取睡眠数据的速度非常慢,有的时候刷新十次以上才能显示出最新数据。和行走距离一样,Lovefit 应用也不能正确查看睡眠数据的历史纪录,我在使用过程中都只能当天截图。
震动闹钟
震动闹钟则是运动手环另一个杀手级功能:早晨起床再也不用吵醒室友了。Messenger 的震动闹钟功能即使和手机断开连接也能正常工作,但是它只震动 5 下,如果 5 下还没震醒那就……
手机防丢
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功能。一方面它会在和手机断开连接时报警,有效杜绝手机忘在餐馆、朋友家、动物园的猴手里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是在地铁上被惯偷偷走,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连接,并不会触发报警,到下车时报警,就会发现已经晚了。如果在和手机断开连接的一段时间重新回到蓝牙范围内会自动重新连接手机并停止震动,如果没能回到范围内……也会停止震动。
寻找手机
在手环连接到手机时,可以在手环上操作令手机播放提示音。提示音播放由 Lovefit App 实现,所以当 Lovefit App 从内存中被清除时该功能会失效。如果手环和手机断开过连接,这个功能也会失效。重新开启的方法是打开 Lovefit App 一次,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失效。实际使用中,这个功能基本没用。
总结
Lovefit Messenger 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这毫无疑问。这其中硬件本身的问题不大,但是软件的问题很大。Lovefit 软件本身的不成熟和 iOS 的限制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Messenger 在软件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下:
- 改进抬腕唤醒策略,令其更加灵敏,并删掉亮屏动画;
- 增加“勿扰”设置,在夜间关闭抬腕唤醒以免干扰睡眠;
- 加强字库,提供常用应用图标和 Emoji 的显示能力;
- 彻底改进 Lovefit App:
- 提供更完整的历史纪录查看
- 与 iOS HealthKit 整合
- 最好找个工作室重新设计一下 UI
在硬件方面可以改进的方面不多:
- 增大电池、提升续航
- 增大屏幕
- 提供心律监测,同价位的小米手环都有心律监测功能
做到这些,便可以称为“完成度高”。
多说几句
可穿戴设备和 VR 一样,都是最近一两年突然火起来的概念。“火起来”之后就会有大量的厂商涌入,企图分一杯羹。随后便是大规模的洗牌,有前瞻的活下来,固步自封的死掉。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团购、打车、炮台(约炮平台)……
在 Apple Watch 之前,厂商们都还在探索腕上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可行性,不断尝试不同的功能集合以确定用户的需求。在苹果发布 Apple Watch、给了大家定心丸之后,整个产业就突然停止了发展。似乎两年以后,也没有一个产品真正超越 Apple Watch 的功能性,和销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尤其是像我这样完全不在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手腕上多挂一个东西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非常有限,用来看时间又不如传统的石英表来的方便。就连 Apple Watch 都没能掀起购买狂潮(请对比同期发布的 iPhone 6 的火热程度),其他跟屁虫更难引来关注度。说到底,智能手环、手表并不是一个大众消费品。
而我,在一段使用时间之后也还是换回了石英表。